伏羲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兴渔猎、造书契、制嫁娶、正姓氏、定节气、创历法……肇启中华文明的曙光。伏羲始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与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民族精神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祭祀伏羲由来已久,春秋时期已有记载,历代奉祀。西汉初年,继承秦之郊祭制度,东汉沿用此制,明代开始由官方祭祀并形成定制。唐玄宗开元年间,在京师长安专建三皇庙,天宝六年确立三皇祭祀典范。元贞年间,元成宗诏命全国通祀三皇,当时卦台山伏羲庙主祭伏羲,配祀炎帝神农和轩辕黄帝,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用太牢祭祀,并申明礼部,由官府出资,由官员主祭。明初,沿袭元制,嘉靖二年,秦州伏羲庙祭祀活动逐渐正规化、制度化,礼部专门为祭祀制定程式化祭文,祭祀费用列为州署财政,制礼作乐,同时制定祭祀程序,祭祀进入极盛期,秦州伏羲庙成为全国性的伏羲祭祀中心。
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举办公祭伏羲大典。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为甘肃省政府主办。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4年开始,连续11年在中国台湾举行了海峡两岸共祭伏羲典礼。2024年,经文化和旅游部复核,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是甘肃省唯一保留的部省联合主办的节庆活动项目。
展开剩余36%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天水伏羲庙时强调,要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目前,公祭伏羲大典至今已成功举办35届,影响力日益扩大,已成为甘肃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名片,全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重要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相继被授予“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最具文化传承奖”,“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等奖项。
来源:甘肃省外事港澳官方微信公众号
责编:始祖文化网
发布于:陕西省富华优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